保齡球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(通過減除材料來造型)及塑(通過疊加材料來造型)的方式,在石、金屬、木、陶瓷等材料來創作,不過現代主義的保齡球雕塑,在材料及創造手法上都有很高的自由度,可以利用雕、焊接、模塑或鑄造的方式,在各種不同的材質上進行創作。
保齡球雕塑的題材范圍較廣,舉凡與該保齡球雕塑的地理特征、歷史沿革、民間傳說、風俗習慣等有關聯者皆可創作并建立。保齡球雕塑中的室內外保齡球雕塑以及保齡球雕塑外的紀念地、游覽區、陵墓、橋梁、交通干線,以及商場、賓館等公共場所的大型室內外保齡球雕塑都屬于保齡球雕塑,也可以稱之為“公共保齡球雕塑”。

我國最長的保齡球雕塑群——《舜耕》在浙江省上虞市建成。這座長65米、寬6米、最高處26.4米的巨型大象保齡球雕塑群占地25畝,由我國著名美術家韓美林構思,并組織助手在11000噸花崗巖石材中雕制而成。史載,與黃帝齊名的我國遠古“五帝”之一的大舜最后在浙江上虞居住,披星戴月“躬耕畎田”不已。
因此,建筑同保齡球雕塑相結合才能珠聯璧合,相得益彰。俗話說:好馬配好鞍,買馬就得連買鞍的錢一起準備著。有人認為保齡球雕塑不實惠,是建筑之外的奢侈品,這是糊涂觀念。須知精神文明建設反作用與物質文明的建設。
